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融资租赁期待三大突破
统一监管 尚需时日
“我建议大力发展租赁业,应该呼吁各行业的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重视,放开市场的准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在说到租赁行业未来的发展时表示,要让保险公司、大型企业等都能进入这个行业,在市场中优胜劣汰,而不是靠主管部门的关爱使它们生存。
曹文炼介绍说,十几年前国外的大银行就都设立了飞机、轮船的租赁事业部。因而,他建议监管部门放开政策,比如允许银行业务部门开办租赁业务,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资金成本。只有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形成这种专业优势,形成行业自律,才能进一步促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而另一方面,多头监管的问题一直存在于融资租赁行业。目前实行的政策中,有商务部《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及银监会制定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而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依据的则是2004年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行业规定,还存在着很多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的地方,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此,今年6月初商务部刚刚发布了《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适用于商务部有关规定确立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行为将纳入统一监管。但是,对于审批、税收、会计准则等问题依然没有定论。
因而,对融资租赁行业来说,未来一段时间都还要面临商务部、银监会多头监管的问题。
“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对机构的监管,但我们其实希望能达到一个对业务操作过程的监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建议,监管层应该更着重于对业务操作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以及督促机构对一些实质性条款的落实。
规模壮大 倒逼立法
“应该加快租赁业的立法。”在曹文炼看来,我国的租赁业发展30多年,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法律,这也造成了监管上的种种问题,而只有尽快立法,才能破除各个部门之间规章难以兼容的问题。
事实上,对租赁业立法我国早有探索,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列入立法规划,启动了融资租赁立法工作,经过近4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融资租赁法》(送审稿)。但因种种原因,融资租赁立法暂被搁置。
由于监管部门不同,各类监管文件仅为规章或通知,缺乏足够的法律效力。关于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还散见在不同的法规之中,但依然无法解决融资租赁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合同法》中关于融资租赁的规定仅限于债权方面的规定,在租赁物的种类、租赁物的登记、租赁物取回等物权方面和机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涉及。
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强立法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今后“走出去”是我国租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此之前,加强立法将成为一个重要环节。
国银租赁董事长王翀也表示,金融租赁与实体经济紧密相结合,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扩大生产、促进销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给予租赁行业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强对出租人作为债权人和所有权人的保护。
资金瓶颈 待证券化
“当规模发展到一定的地步,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把资本市场、承租人、租赁物完美地打通。”工银租赁副总裁陶梅认为,要探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把租赁公司的资产进行合理调整,为资产寻求一个通畅的通道,是今后租赁公司专业化路程中最大的挑战。
对于很多融资租赁公司来说,资金的瓶颈依然非常明显,而且资产的流通和资产的交易仍然面临很大的障碍,同业的合作也还有很多的限制。数据显示,银行短期贷款占融资租赁公司外部资金来源的90%以上。但融资租赁业务开展时间普遍较长,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投资存在期限错配,对公司的实力提出了考验。随着融资租赁业务扩张,行业越来越需要多市场、多层次的资金支持。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却不是这样,我觉得这个资金还是靠市场途径取得会比较好。”恒信金融租赁CEO李思明表示,现在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都不足,这方面天津金交所做过一些尝试,但体量远远不足。国际上以美国为例,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主要还是通过证券化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自由流动、自由交易。
事实上,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也在进行着这样的证券化探索。2012年5月,监管层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12年11月12日,“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证监会审批通过。但是,这只产品迟迟没有发行。对融资租赁行业来说,资产证券化的大规模实施,还需一定时日。
有业内人士分析,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创新,之前没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因而目前先要等监管部门制定管理办法。“监管、审批都是障碍,但最大障碍是信用评级。”李思明表示,国外的证券化产品在设计时可以根据评级做好分层,从而降低综合成本。但目前国内这个评级的可操作性、可参考性都不够。
虽然道路很长,但租赁公司对于证券化的热情却不低,很多融资租赁公司的高管都表示期待。据了解,目前远东租赁、恒信租赁等多家租赁公司都向监管部门提交了发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