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投租赁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市场动态 聚焦行业前沿
Market dynamics Industry front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手机定位服务 国内运营商需打“组合拳”

新闻时间:2009-08-19 文章来源:中建投租赁
分享到:

瑞典市场研究公司BergInsight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2013年欧洲手机定位服务用户将从2008年的2000万户增长到1.3亿户,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定位服务有可能成为继SMS、MMS和数据服务之后移动运营商的又一块“奶酪”,成为又一重要盈利引擎,我国运营商应充分借鉴国外运营商的成功经验,把握机会,积极开展移动定位服务。

运营商纷纷涉足

2001年12月福建移动建成亚洲第一套移动定位系统,标志着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的移动位置服务链正式启动。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移动在个人客户市场上的定位服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通过客户端软件以短信的方式提供定位信息,二是通过WAP访问电子地图。一些省公司陆续推出了针对集团客户市场的“车务通”服务,实现车辆的定位与监控。

中国联通于2003年7月推出基于C网的定位之星业务,并于2004年2月携手美国高通及国内外手机制造商、内容服务商,在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地开展名为“联通无限、定位激情”的营销推广活动。中国联通于2005年10月推出114汽车语音导航计划,用户可以选择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查询开车路线,也可以使用语音导航,还能得到实时提示。目前定位之星业务已移交中国电信运营。

中国电信推出天翼品牌之后继续运营原联通C网的定位之星业务,通过手机、PDA、特殊终端等与无线网络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数据、三维数据等,结合电子地图和数据信息内容,并通过Brew/Java客户端、WAP、SMS、MMS、语音等方式呈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其定位服务有三种形式:一是立即位置请求,适用于周边信息搜索、员工位置立即查询等场景;二是触发位置请求,包括手机开机(可用)、区域变化(进入、超越某些指定区域)等,可应用到基于位置触发的Push广告、区域监控等场景;三是周期位置请求,确定了一定周期的位置请求,根据请求中规定的条件对终端进行周期定位,适用于对人员、车辆进行周期监控的场景。其内容包括导航、人员跟踪、本地信息、社区游戏和行业应用等。

返回列表